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一十四章 重阳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管制的很严,杀头牛真不容易。不过这些富商家里的牛出事了,则会把牛拉到满庭湘这边来加工一番。

    但是红薯的各种吃法,却是让大唐的各种富商全部记了下来。这东西种植容易,加工起来也不难。

    包括那些由红薯制作的小点心,比如红薯干,蒸熟后的红薯擂成泥制作的红薯饼和红薯皮。以及用红薯粉跟做米粉一样,制作出来的红薯粉条,这些都进入潭州人的视线。

    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这些可以填饱肚子,可以省些粮食下来,自然很欢迎这种东西。对于有钱人来说,偶尔吃点不一样的东西,味道也不错,而且这些东西味道确实还不错。

    红薯的种植之法随着这次的宴会结束后,也开始在潭州府流传开来。除了这个,花生,玉米,辣椒和南瓜等作物在明年也会有一个不少范围的扩张。

    大范围的扩张还不行,种子没那么多,而且耕种技术也没完全普及下去。由官府强行摊派的话,反而还有可能引起反弹,还是让百姓自己体会最好,看到好处了他们自己会去做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九月初九重阳节到了,正是登高望远的最好时刻。岳麓山的爱晚亭已经建好,李好的那首诗也被刻了上去。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成了那里的胜景,正等着李好他们过去看看。

    重阳节在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李好穿越时。庆祝重阳节一般会有出游赏秋、登高远眺、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活动。

    这个在唐诗中经常能看到,最出名的或许要算隔壁老王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。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后世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学,还得背,能不出名么?

    不过到了后世,似乎除了登高赏菊吃螃蟹,其他的似乎都没流传下来。一些传统因为各种原因,慢慢的被忘记,也有因为各种礼节被慢慢的简化的原因。

    九月初九这天,潭州府的官民纷纷往周围的山上而去。李好他们去的是岳麓山,这边的行程早已经定好,一些名流大家也会过去看看。登高望远,吟诗作乐。

    那首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实在是太有名气了。现在已经能够从潭州这边,慢慢向大唐其他地方蔓延过去。所以上了岳麓山,不沾点文气怎么行?

    李好除了准备了宴会和菊花酒,其他的东西他不怎么想搀和,特别是那种喝酒吟诗的事情,他真不愿意干。再干下去,这唐诗宋词全成他一个人的杰作了,影响太大啊。

    想想后世的那些小孩子,每人那一本诗集背来背去。背到最后才发现,我靠!里面的诗词竟然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的!一个叫李好的家伙的,那画风李好自己都不忍看下去。

    “贤弟,这是在干嘛?作画么?怎么会用炭笔去画?”没有跟着李恪他们凑到一起,没想到这家伙吟诗喝了会酒后,自己找到李好这边来,好奇的看着李好面前的那些画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