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清明杂谈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  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”每当清明时节,人们就会想起杜牧的这首清明绝句,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“清明节”也越来越被重视,或者缅怀烈士、或者怀念友人、或者祭奠家人

    总之,清明节上坟已从一种习惯变成为一种时尚的考究,据说南方人特讲究对祖坟的营造,有的祖坟修建的和人间的房子没什么的区别,人们可以从对祖坟的建造和设计上,窥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,更主要的是代表了后代的显赫,因此一家比一家的祖坟修的好看,修的别致,想尽办法表达对祖宗的怀念,更主要的更深层的含义还是显示一下后代的显达,以示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,与其说是在修建祖坟,怀念祖宗,到不如说是子孙后代在显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势力,也是身份、权势和地位的现代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。

    时下,这种风气已传到了内地。记得小时候,去给烈士扫墓,看见大人拿着草纸,都是用剪刀裁的好好的,方方正正的,用双手的掌心捱过,分几打放在坟上烧,稍微好点的家庭多点,放个鞭炮。再看现在,清明节城里禁烧就不必说了,农村可就大显伸手了,草纸根本就不用剪刀去裁了,而是成捆的拎了,冥纸也都有了美元,英镑,港币等了。真是人间应有阴间皆有,人间没有阴间也有,商家也就借此大发一笔鬼财。

    再看上坟的队伍,小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,排成长队,胸前带上一朵小白花,女孩子的辫子上还带上柳穗,男同学的脖子上还挂着柳圈,站在烈士的坟前庄严肃穆,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的听老师讲烈士的故事,如泣如诉,举拳宣誓,向烈士学习,向烈士致敬,烈士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。可如今,给烈士扫墓的队伍越来越少了,旅游的专车越来越多了,与其说去扫墓,不如说是去春游,在烈士的墓前已经找不到从前的庄严和肃穆,取而代之的是嬉闹,对烈士不是说不怀念,而是各有心意,有的甚至笑烈士傻,那些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,在高喊着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的号角声里倒下的英烈们,是何等的痴狂,共产主义是多么遥远而不可期的呀!

    还有那些上坟的人,也都是乘坐个类小车,一辆接着一辆,一辆比一辆的豪华,什么夏立,奥迪,桑塔纳等等,说是到山上去上坟,不如说是搞车展,只不过少了分车展时车宝的喜气而已。

    人那,你的祖辈们,朋友们,恋人们同事们等活着的时候,你对他们又怎么样呢?何必又在死后那么的张扬呢?有一篇文章写的好,我宁愿在活着的时候,看到你送我一朵鲜花,也不愿在我死后你捎来一大把的鲜花表达对我的哀思;我宁愿在活着的时候,你温柔的握着我的手,也不愿意在我死后,你伏在我的身体上痛哭;我宁愿在活着的时候,你能对我说几句鼓励的话,也不愿在我死后,你在葬礼上诵读那令人心碎的诗篇;我宁愿在活着的时候,能听到你害羞地诉说对我的感觉,也不愿在我死后,你为当初没有开口而追悔莫及;我宁愿活着的时候,能看到你期待相守的目光,也不愿在我死后,你为没有勇气争取相伴相依的机会而懊悔痛苦。

    所以珍惜现在吧!我们和身边的亲人,至少今天还在一起。我们不能对祖宗不敬,但也不能过分的铺张浪费,怀念是心灵的感应,是对故人的追忆,而不能只富丽于华美的外衣,过分的粉饰,而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。只有最本质的东西,才是最感人,最真诚的人性所在。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