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乡村浮沉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每次回老家,我总会在村头田野流连,欣赏着田野四季不同的风光,似乎在找寻丢失了的记忆的麦穗。有时坐在高高的河堤上回望绿树环绕的村庄,看得视线模糊,看得村庄似乎跟思绪一样漂浮

    村子名字跟泥土一样的素朴,叫“袁家滩”位于六合城东30里的八百镇之东5里。这个村子没有其他姓氏,只一律姓袁。大约在明代,袁氏先祖在公和四个儿子——建刚、建强、建勇、建智,挈妇将雏,从安徽徽州府,北越大江,不辞劳顿,卜居于此。唯耕唯读,休养生息。至今已递十代。如今村子有百户人家,据父辈说,早在建国初就分为东西两个生产队了。

    为何叫“滩”现在很少有人意会。还依稀记得童年时,过去村子南边是低洼水田,还纵横着几个带状的水荡。不像眼前村子东边自北而南是八百大河,南边自西而东入八百大河的一条小河是清水河,成了“丁”状的形态,整饬的规划。

    过去,每逢雨季,雨水汇集,村东西南成了白浪浪的一片水府泽国。只有村子还浮在水面,那情景就会让你明白为何叫“滩”了。

    说也奇怪,水线一直爬到村南边的老槐树根部,便不能再攀升了。村子似乎像被老法海使了法术的金山禅寺,任凭白娘子如何翻动滔天的洪水,就是淹不着。洪水最终无奈,一节一节地下落;村子一周留下一圈圈它撤退的痕迹。

    村子往北延伸依次是姜姓、卢姓、朱姓、王姓、赫姓是一呈隆起地势的狭长地带。记得懂风水的先祖父说过,这是一条龙脉,而我们村子在龙头上,水哪有淹到龙头上的?

    六合乃兵家必争之地,历遭兵燹,人口萧条,土地荒芜。现今的六合人祖上很少是土著,他们的祖先大多浙江、安徽一带迁来,垦荒辟地,繁衍生息,安居乐业。袁姓自然也本不是土著。

    面朝黄土,背朝天,与土地庄稼厮磨日久,村民就有土地的性格,淳朴厚重。但据长辈说,早先村子民风剽悍,附近村庄的人都敬畏三分。

    袁姓村民血管里流淌着骄傲的血液。家父生前说过,袁姓血统纯正,是舜的后人。而我们这支袁姓又是后汉著名的不畏权贵的直臣袁安的后代,家谱原先是“卧雪堂”晚清时,村上的老秀才和几个塾师认为,卧雪不具有点被动,命运应该靠自己拯救,故改为“雪徵堂”家谱至今藏着,文革时,是被父亲藏在粮扎子里,逃过一劫的。

    村民早先人心很齐,好勇斗狠。听老人们回忆,每逢插秧季节,由于村处下端,上流的水源,经常被截,为了争水,经常和西边赵、秦两大姓发生械斗。在我童年时,记得村上人和赵秦人争夺村西边一处废弃的木桥的木料。双方都说是自己祖上留下的,各不相让。最后发生械斗,那天傍晚,村里的青壮男女都手持刀叉棍棒,呼啸而去。还记得,我家的西邻是远近闻名的猛汉,他从自己正在烧晚饭的老母手中,抢过烧的通红的火叉,飞奔而去,据说烫翻搠倒了对方好几条大汉。村民同赵秦姓氏,祖祖辈辈就是仇家。据说以前,村民上集镇都要结伴经过赵秦二姓的地盘。那次可能是最后一次惨烈的械斗了,到我读中学书时,还有几个赵秦的同学,而且很要好,我还常去他们那里玩。

    以前生产队送公粮到八百镇,还经常同八百镇边的另一剽悍的村子——马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